9月11日下午,全省重点实验室AI赋能金华基础教育研讨会在浙师大17幢107会议室举行。金华市教育技术和信息中心主任傅得臻、副主任齐国斌、科研培训部主任张冰峰、教育资源部副主任方丽娟,汤溪小学副校长应双扬,婺城区教育局教研室教育技术和信息部主任周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研员郑理新,金东区教育中心信息技术部副主任、中小学信息科技教研员柳军才,浙江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林一钢,浙江师范大学智慧教育研究院院长周跃良,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学术副院长、浙江全省智能教育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朱佳,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毛刚、管珏琪、蓝敏,讲师逯行、张帝,浙江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中心数据管理部李超等人出席会议。会议由林一钢主持。


林一钢阐述了会议目标:探讨利用AI赋能教师以提升金华基础教育质量,包括建立移动化互动机制和推进金华学历提升工程。他强调会议采用开放式交流形式,旨在基于AI技术探讨可操作方案,以期在短期内取得实效,应对2026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的挑战,并计划将成功经验向全省推广。

朱佳围绕议题展开介绍,包括AI辅助教学资源开发、课堂助手功能实现、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建立等。他强调通过AI赋能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探索适合中小学的AI技术推广路径,并着重指出教师AI能力考核机制的重要性及推广过程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傅得臻汇报了金华教育系统近年来推进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进展与试点项目情况,分析了当前教育信息化在资源、人才、普及等方面面临的挑战。他提出未来五年实现“教育数智”和“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两个基座全覆盖的目标,并阐述了构建教育专网、数据中心和资源共享中心的重要性,旨在整合资源为教师提供人工智能服务,推动教育领域的数智化转型。

周跃良指出当前AI在教育中的应用仍主要局限于强化传统教学模式,提出需探索大规模个性化教学和无边界学习等新路径,以适应智能化时代要求。他建议通过实验室与高校合作赋能学校,构建教师培训评价闭环体系,利用AI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强调了项目化学习的重要性及学校接纳度问题。

随后,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的张帝、蓝敏、毛刚、管珏琪、逯行以及信息技术中心李超等老师分别围绕高考导向教育体系下的技术应用、AI赋能基础教育需求调研、地区特色智能教育应用开发、教师数智素养培训、全球化视角下中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案例提炼与推广等话题展开讨论。

金华市教育技术和信息中心齐国斌、张冰峰、方丽娟,汤溪小学副校长应双扬,婺城区教育局教研室周杰、郑理新,金东区教育中心柳军才等专家阐述了各自观点,探讨了智能体战略决策的目标导向、资源匹配和风险平衡,教育数字化改革与AI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教研活动融入AI元素与校本研究的推进策略,AI赋能学科教学中技术驱动与业务驱动的融合探索,以及AI赋能校外基地教育等。
会议聚焦于在现有基础上提炼和推广金华特色的小切口应用场景,特别是AI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与会人员讨论了通过课程开发、教师培训、生态构建等多方面支持,形成框架性行动计划,并计划联合多部门协作,共同推进项目实施,旨在提升教育质量,打造AI教育品牌,服务社会,引领未来教育发展方向。